首页 常识
食色性也的正确解释是谁说的(《道德经》第十二章心得)
2024-12-06 08:11:09
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;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第十二章杜外养中
老子深知欲望的源头来自于人的眼、耳、口、身,这些让人痛苦的行为和现象都是来自于人体外部的因素,内心的各种欲望是因为这些行为和现象而产生,它们不是人的本性。孔子说:“食色,性也”。人的本性不可改变。老子却认为:“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”“此二者同,出而异名”。既然有生于无,二者同,那么就可以改变。
网络图片
《道德经》“无”的思想,为“心”打开了一个“玄”的世界,“玄”即“道”。世人以为自己所见的就是真实,实际却是假像,或者只是片面的。也就是大家常常讲的“把无知当真知”。这就是为什么会时常感觉很痛苦的原因。“无”是看不见的,“有”是已经看见的,看见的是在五官中,看不见的是不在五官中。
五官不能感知“无”的存在性,不能打开“玄”的世界,反而会阻碍人的玄照妙心的开启,就会被蒙蔽的贪心控制,产生不可遏制的欲望。

网络图片
老子说:“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”。世人只知有之为利,不知有之为害,利有限而害无穷,所谓“福兮祸之所伏”。相比之下,无之以为用,用无穷且无一害。
目盲、耳聋、口爽、心发狂就是有之害无穷。人在世间不可能没有欲望,衣、食、住、行都是人生存必须或不可缺的,它们是人之所以为人难以缺少的条件。但是,凡事都应该讲究有度,过了,好事变坏、必须的变成多余。五色、五音、五味本来没错,是人心贪欲造成,过度了的,一般都是贪欲所导制。

六祖慧能有名的竭语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人的内心如不为外物所动,任它金银财货、美人高官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。
人生在世,外边各种诱惑无处无时不在,我们如果要不想被外物所奴役,就必须修明心。圣人为腹不为目,所谓“腹”指的就是内在的那颗仁慈善良的玄照妙心。所以呢去掉外界的诱惑才是修身的要务,没有了贪欲,才能看见事物的本质。
- 本文分类:常识
- 本文标签:无
- 浏览次数:100 次浏览
- 发布日期:2024-12-06 08:11:09
-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mrs.com.cn/changshi/5xDMG27OGp.html
- 上一篇 > 河水是从哪里来的
- 下一篇 >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古八景
相关文章
-
-
按揭买房为什么要公证(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婚前财产公证)
2025-04-02
-
-
卡特兰为什么不开花蕾就枯萎了(卡特兰不开花的原因和解决方法)
2025-04-01
-
-
为什么冰箱多为白色(为什么同配置的冰箱,白色的更贵呢?)
2025-04-01
-
-
水泥为什么要加水才会凝固(对于水泥你知道多少呢?)
2025-04-01
-
-
为什么做盆底肌修复(为什么产后盆底肌修复必须做?)
2025-04-01
-
-
天然气为什么便宜(天然气用的越多越便宜是市场经济规律吗?)
2025-04-01